c7最新(中国)官方网站

青少年闲暇时间安排和活动状况调查

对青少年而言,闲暇是指在完成教学教育计划所安排的及满足基本生存所需的活动之外的时间,青少年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可以自主安排生活或活动、事务。为了解上海青少年的闲暇时间安排和闲暇活动状况,上海市妇联于2009年下半年开展了“上海青少年闲暇时间调查”。探究青少年闲暇生活的特征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调查说明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和学校类型选定了卢湾、长宁、闸北、浦东和金山区的15所中小学作为调研单位(每区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对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初三除外)的8个年级的16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1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闲暇时间、闲暇活动安排及对闲暇的满意度等方面。据统计,有效样本中男生737人占46.1%,女生861人占53.9%;小学生占32.2%,初中生占41.9%,高中生占26.1%;本地学生占86.8%,外来学生占12.5%。

二、状况及问题分析

(一)状况分析

1、大多数青少年拥有闲暇时间

本次调查显示,近半数(45.4%)的青少年每天拥有3小时以上的闲暇时间,近4成(37.8%)青少年每天的闲暇时间在1至2小时之间,只有16.8%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针对这一现状,进而分析影响未成年人闲暇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将未成年人的个体特征(性别与年龄)、学校特征、学段特征及家庭特征等变量引入自由支配时间的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学生的家庭背景(包括居住地、户籍状况、父母的教育程度及职业类型)对其闲暇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学生的年龄、学校类型及学段的影响却达到了显著水平。换言之,上海青少年的在读学校与学段对他们的闲暇时间长短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从学校类型而言,普通学校学生的闲暇时间最多,重点学校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少,而民办学校学生的闲暇时间最少;从学段而言,小学生的休闲时间最多,其次为初中学生,而高中学生的闲暇时间最少。

2、上网、运动、结伴游玩是青少年的主要休闲方式

2000年的一项关于《我国城市青少年闲暇生活状况及成因分析》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的闲暇活动存在结构性不均衡的特征,即以室内活动为主,户外活动开展较少;以个体独自活动为主,集体互动性活动不足。时隔9年,本次调查发现,上海青少年的闲暇活动内容和方式有所转变。数据显示,目前上海青少年的闲暇活动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上网”(49.9%)、“运动”(49.7%)和“结伴游玩”(48.8%),还有47.0%的学生将“学习”也作为闲暇时间中重要的活动内容。可见,以往青少年闲暇活动的结构失衡现象已基本改善,当前上海青少年在选择休闲方式时,已不再是“安静的、孤独的个体”,活动内容也已得到拓展和丰富。

3、青少年上网活动内容多元化,上网时间较有节制

截止2008年,中国青少年网民已达1.67亿人,6-18岁的网民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五成以上。可见,上网已然成为青少年闲暇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中也有近半数学生(49.9%)选择上网作为休闲娱乐的第一方式。因此,本研究特针对上海青少年闲暇活动中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上海青少年上网活动主要包括:查资料(45.0%)、打游戏(21.6%)、聊天(17.5%)、看新闻(10.6%)和学习电脑操作(5.3%),等等。这表明,上海青少年上网内容较为多元,一部分学生为了学习而上网,另一部分则出于娱乐性目的而上网。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的上网活动是比较健康的,当然,还有超过两成的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亦是不能忽视的现象。同时,对于“每周上网时间”和“网络游戏次数”的调查,结果发现:每周上网时间为“少于1小时”、“1-2小时”、“3-5小时”以及“6小时及以上”的学生分别占30.4%、38.8%、23.6%和7.1%;超过95%的学生表示“从来不玩”或“偶尔玩玩”网络游戏,3.4%的学生表示“课余时间几乎都在玩网络游戏”,仅有0.7%的学生表示会“逃课、废寝忘食地玩”。可见,多数青少年能够理性安排自己的上网内容和时间,并未出现对网络的狂热或成瘾现象,但仍有少部分学生迷恋网络,值得引起学校和家长的关注。

4、多数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闲暇体验

闲暇体验是人们在闲暇中获得的享受和心理感受。本次调查以青少年对自己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意度来评价其闲暇体验的状况。研究发现,上海青少年对自己的闲暇时间安排具有较高的满意度,认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青少年分别占20.4%和35.0%,超过半成;33.0%的青少年认为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得“一般”,觉得“不太满意”的占8.9%,仅有2.7%的青少年感觉“很不满意”。

同时发现,上海青少年的闲暇生活满意度在不同学段、学校、居住地、家庭结构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上海青少年的闲暇生活满意度呈现随着年级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满意度最高,从初中预备班开始明显下降,直到高中一年级降到最低点;普通学校学生的闲暇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重点学校学生和民办学校学生;市区学生的闲暇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城镇和农村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闲暇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单亲家庭学生。

(二)问题分析

上述研究发现表明,多数青少年拥有闲暇时间,能进行正常的闲暇活动,并对自己的闲暇生活有良好的体验。但也有部分青少年仍然缺乏闲暇时间,并在闲暇活动安排方面存在问题。第一,每天至少2小时闲暇时间只是最低标准,从调查数据来看,仍有近两成青少年完全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近半数学生仅是接近或刚好符合最低标准。因此,青少年的闲暇时间还需进一步延长。第二,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学生在闲暇时间量、闲暇生活满意度方面的显著差异表明,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升学考试的压力仍然较大,直接影响其课余闲暇生活,应该引起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关注。第三,部分青少年的闲暇活动安排不够合理,有少数青少年存在着迷恋上网等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一)确保青少年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要提高青少年的闲暇生活质量,前提是确保青少年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建议倡导并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要根据青少年实际,引导其走适合自己学习潜能和个性特点的求学道路。学校和家庭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青少年按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闲暇时间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闲暇意识和科学的闲暇价值观。一要使青少年明确闲暇的意义,了解闲暇活动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价值,学会科学制定闲暇生活标准和目标,对自己在闲暇活动中的收获有所预期。二要指导青少年学会自觉、有效、合理地安排时间,既要满足学习、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全面发展的需要;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整体平衡,协调好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关系,以获得最佳效益。三要引导青少年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于愉悦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努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使闲暇生活更加充实、美好。四要培养青少年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选择,进一步提高闲暇生活质量。

(三)在开展闲暇教育时要注重公平

在大力扶植和发展青少年文化艺术事业、加强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的同时,要注重青少年群体在享受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和活动设施等方面的公平性。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少年、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等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适当的倾斜,并进一步拓宽青少年文艺演出、文化交流活动等的参与面和覆盖面,将弱势青少年群体纳入到青少年整体发展规划中来。在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上,要注意缩小市区、城镇、农村之间的差距,尤其要加强郊区的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不断提升活动设施的质量,保障城乡青少年闲暇教育的均衡发展。此外,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并继续坚持落实本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公共文化设施向青少年减免开放的措施,确保全体青少年享有同等的接受闲暇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家长学校
管理制度
学生食谱
家长课堂
家校连通
二维码